当前位置:首页 > 矿与法

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准确把握执法尺度 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4-20 14:29:10   阅读次数:

     

    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是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有力武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新的一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何宽严相济助力经济发展稳进提质?如何深入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执法公正、服务为民的执法队伍?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

    中国环境报:2023年,围绕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将重点聚焦哪些工作?

    赵群英:为应对复杂局面、顺应形势变化,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节奏、力度、成效亟待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总体考虑,2023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将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刚性底线要求,正确认识整体形势,准确把握执法尺度;二是紧紧围绕空气质量保障等中心任务,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持续深入落实“五个精准”;三是聚焦大案要案查办,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能力,严厉惩处恶意违法,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示范、警示、指导作用;四是持续紧盯紧抓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综合运用信息披露、公开曝光等手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压力传导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分为四大模块。一是深化重点领域任务攻坚,包括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大气监督帮扶、深入推进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二是紧抓关键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包括全力做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三是打牢执法根基,包括持续强化日常监督执法、加快完善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等;四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提高机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干部作风建设水平等。

    中国环境报:《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重点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体)、重点湖泊、重点海湾排污口开展排查。目前,长江、黄河、渤海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进度如何?今年将如何部署?

     

    赵群英:在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202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排污口整治的10项具体任务,要求2023年年底前完成7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截至2022年底,各省基本完成监测、溯源工作,并完成约59%的整治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方案》落实,紧盯10项任务,做好技术帮扶和培训,督促各地抓好截污治污等重点工作,加快解决管网溢流入江等突出问题,实现2023年底前完成70%整治任务的目标。

    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2021年3月,我们全面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2年6月,已完成黄河中上游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5省(自治区)12153公里岸线的三级排查任务,发现入河排污口1.7万余个,并将入河排污口清单交办地方。2023年3月中旬,我们抽调286名生态环境系统业务骨干开展了黄河干流陕西山西段、渭河流域及石川河现场徒步排查(即二级排查),初步发现入河排污口8500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黄河流域陕西山西段专家质控核查(即三级排查),尽快形成入河排污口清单并交办地方。同时,指导河南、山东两省自主开展现场排查工作并做好技术指导与质量把控。建立黄河全流域统一的入河排污口台账,全面推进监测、溯源、整治工作。

    在渤海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我们自2019年率先在渤海启动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形成了统一规范的入海排污口名录,总结排查整治工作实践经验,凝练形成了《无人机航测技术规范》《入海排污口命名编码技术规范》等4个配套文件。

    接下来,我们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强调研帮扶。组织深化“市县自查、省级核查、海域局抽查”的三级督促检查机制,及时掌握地方工作开展情况。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和帮助地方解决排污口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另一方面,推动排污口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要求,实施分类整治,对于保留的排污口加强日常监督监理,明确责任主体,扎实推进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

    中国环境报:2022年,面对复杂形势要求,生态环境部创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线上+线下”两个战场,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将如何进一步发挥“线上+线下”两个战场的作用?

    赵群英:十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显著改善。但当前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和成效还不稳固。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基层执法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3年,监督帮扶将继续围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优化“线上+线下”两个战场、“专业+常规”两支队伍工作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攻坚任务落实落地,提高企业合规达标排放水平,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派出部级专业组开展现场监督帮扶。针对空气质量超标严重、反弹明显、减排潜力大的城市,部级层面直接抽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骨干,组建专业组开展现场监督帮扶。针对重点行业排放大户和重点领域专项任务深挖细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逃避监管、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对前期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核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二是调动地方积极性开展远程监督帮扶。聚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区域,优化“部—省—市”三级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开展远程监督帮扶,指导地方围绕污染减排和异常高值区域改善开展监督检查,保持常态化的监督压力。

    三是加强非现场监管手段应用。研究构建大气环境远程执法监管体系,进一步发挥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优势,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筛选识别重点行业、高值区域、重污染应急、自动监控、移动源及面源管控等类型问题线索,指导专业组和地方精准开展排查。同时,深化走航车、无人机、便携仪器等高科技装备在执法全流程使用,提升非现场执法监管能力水平。

    中国环境报: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彰显了生态环境执法的力度和温度。以往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可以推广应用?今年,在助企帮扶工作方面有何调整?

    赵群英:从各地执法实践来看,生态环境执法助企帮扶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正面激励有力度。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4.5万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2022年,各地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49.55万次,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审慎包容有温度。制定生态环境领域的包容免罚清单,给予企业适度的容错改正空间,通过柔性执法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各地共实施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7790件。

    纾困解难强服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现场向企业送法律、送服务。2022年,各地针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指导帮扶6.12万次,生态环境部发布各类执法典型案例64个,用鲜活的案例向企业普及法律知识。

    2023年,在生态环境执法助企帮扶工作中,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法,杜绝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透明、不文明等情况。

    完善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充分衔接和有效统筹环保信用评价、绿色金融等政策制度。创新非现场监管方法,实施差异化监管,减少现场检查频次。

    严格规范执法与精准帮扶并重。保持执法工作严的主基调,坚持执法和普法结合,教育和处罚结合,推进执法理念向“执法+服务”转变。

    中国环境报: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一支作风优良、能力突出的执法队伍。生态环境部连续七年组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执法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执法大练兵活动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有何创新举措?

    赵群英:2023年,我们将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继续组织开展大练兵活动,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主要遵循5个原则:坚持政治练兵,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分类练兵,突出办案能力;坚持“三实”练兵,突出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服务保障。

    具体到练兵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严肃政治纪律强作风。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与大练兵工作深度融合;强化纪律约束,将廉政纪律问题作为评选的一票否决项;加强作风建设,规范着装管理,树立执法队伍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二是夯实队伍建设强基础。组织常态化队列训练,建设执法人才库,组建执法师资队伍,充实执法专业力量;推动优化人员结构、加强装备配备、统一执法标识;鼓励升级改造移动执法系统,实现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过程留痕。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强规范。开展地市全覆盖案卷评查,提升案卷质量、强化成果运用;深入挖掘典型性、前瞻性案例,“以案释法”提炼推广执法经验;推进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项目“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机制等制度落地实施;开展国家、省、市三级执法稽查,充分发挥稽查监督纠错作用,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四是同台亮剑比武强实战。建立一批实战实训基地,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开展实战化练兵,选派精兵强将参加国家组织的监督帮扶行动,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组织区域交叉执法等实战比武活动,在发现问题、查办要案的比拼中提能力、强本领。选拔执法能手参加国家组织的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发掘执法骨干,培养领军人才。

    五是聚焦重点领域强实效。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自动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监测、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等数据信息,提升环境问题发现能力;通过开展“两打”、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办一批重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

    六是助力绿色发展强服务。统筹执法监管与帮扶指导,积极开展针对企业的普法培训、“送法入企”等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守法意识,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构建远程监督帮扶新体系,有序、高效组织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强化监督;深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调整实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推行审慎包容差异化执法。

     

    作者:江虹霖

    来源:中国环境微信平台 

     



    附件下载地址

所有文章仅限阅读,禁止转载或复制!

上一篇:公安部公布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下一篇:土壤司: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